风水文章
从历史的发展观看待建筑风水
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建筑风水也不例外。建筑风水可分为有形的建筑(自然观)和以主要用来指导理念的思想观(人文观),其自然观部分集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美学等于一体,是中国古建筑理论精华;其人文观部分含有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如吉凶、寿夭等应该祛除,同时阴宅也应该坚决祛除。批评者以阴宅“气”的原理为依据,进而推广批判城市、园林和民居等建筑风水,没有抓住二者的根本区别,显得牵强附会。
建筑风水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古建筑;其许多实例有许多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展示在世人面前,如明孝陵、故宫、平遥等。世界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所以我们认识应该用发展的、科学的观点重新建筑风水。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我所说的建筑风水是以风水理念为基础的古都城、城市、园林和民居等建筑,而不是指阴宅。
谈起建筑风水,大家想得最多的肯定是其“迷信”成分,这从古今历史中可以找出许多否定的,但也有许多肯定的。但无论对与错,建筑风水在封建王朝之前一直在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会这样?大家看看否定与肯定者的主要观点就明白了。如下是批评者的主要观点:
“风水”是宋代一本托名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新提出的巫术,其核心内容是所谓“气感而应,鬼福及人”。即认为葬地中的“吉气”或者“凶气”可以进入死者的尸骨之中,由于气类感应的机制,可给其家人带来福佑或危害。比如将先人遗骸葬在“风水宝地”,子孙便可以升官发财。这完全是一种幻想出来的巫术迷信
“风水”中所说的“风”和“水”,指的不是建筑学上的风和水,而是能够使“吉气”不散的风,使“吉气”集聚的水。其地形要求也不是背风向阳、依山傍水,而是所谓“青龙”“白虎”“仰刀”“卧剑”之类的地形。“风水”一直是选择葬地的巫术,“风水先生”是选择葬地巫师代名词。“风水”和建筑学完全没有关系,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和特定内容的巫术概念。因此,我们党的各种有关文件,与学术界出版有关权威辞书,都把风水认定为迷信。这是完全正确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批评者是以晋代郭璞的《葬书》为理由,而其反对的主要对象是阴宅,而对于以都市、城市、园林和民居等为基础的建筑风水就显得苍白无力,其批判的理由是由此及彼,但是真的能引申吗?从地下到地上是有根本区别的,阴宅与建筑风水有本质区别的。
对阴宅我不想多说,我也持批评态度;但我对批评者找出的理由无力而感不可理解:其主要是通过地质考察得出的观点,如“我的老师李文达,擅长也喜欢写科普文章,1948年他在三联书店出版过一本小册子《风水新谈》,是用地质学的知识去破除风水迷信”,但古人真的那样认为吗?显然不是那样的,古人最明显感到的是地磁场/微波的生气,中国四大发明的“指南针”,正为其找出方位提供了方便。如果要批评,最好找出古人选择那样特点地形的地磁场/微波分布,以及判地磁场/微波大小的生物作用与危害,这样才有说服力。地磁场/微波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那才是产生永久“生气”的本源,也就是常说的“神秘之气”,光凭地质学能说明白吗?
我们看批评者如何对建筑风水的理解,“建筑住宅也讲风水,可以和生存环境挂上钩了,但其追求的目的仍是福、禄、寿三星高照,要找的是那种存得住“气”的场所。帝王的都城、皇宫更要求建在有“王气”“天子气”的地方”。
追求“福、禄、寿”本无可厚非,现在大多数人也不会住在环境差的地方。但批评者认为建筑风水之气就是阴宅的“气”,那显然是偷换概念,没有做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阴宅的弹丸之地和建筑风水的大面积地域,其气还会是一样吗?比如,地质之气在大面积的建筑风水中还起主要作用吗?显然是不起很大作用的。而代之而起的是山清水秀、山环水抱适合人住居的最佳建筑风水,其结果必然体现出支持者的观点“风水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其气更主要的是指自然之气包括“空气、水气”和无形之气包括“温度场,天空中的电磁场/微波等”等。但反对者仍停留在古老阴宅的“气”和“福、禄、寿”等理念上批判建筑风水,就显得力不从心,自然就形成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对立,各有各的道理。
批评者以阴宅的“气”,经过类推而批建筑风水,显然是站不脚的;其以“福、禄、寿”为目的,阴阳、五行等理念的建筑风水,其产生的许多非合理因素,这才是批判的核心。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筑风水虽然地域结构特点与阴宅相似,但实际上是本质的有别。山清水秀,山环水抱的地域结构特点是建筑风水的核心,是有形的实体,这就是我称之为“建筑风水的自然观”;支持建筑风水的大多学者都是以此为依据的;这也是古人所谓的“地人合一”的简单叫法。
其实与建筑风水的自然观有关的许多东西是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进行阐释的,建筑风水学中的许多不可理解的东西如“反弓水/风和两高楼之间的天斩煞”,经江湖风水说的多么可怕,其实就是强风、水的凉气对人的冲击。这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定湿度、温度、强度的风对人的健康长期影响如何?有没有一定的标准,这也是现代家居建筑应该考虑的。
所以批判者要跟上建筑风水的发展,不要以不变的“阴宅之气”来批建筑风水的“气”;建筑风水的“气”实际上是批判者类比引出的气,不是建筑风水所特别强调的。如果批判者应要把二者说到一起,那承认二者有共同点,即我认为的“空气、水气”等自然之气和“温度场,天空中的电磁场/微波等”等无形之气,因为它们在空间和地下都一定程度存在,难道还有什么另外之气?
建筑风水的发展更注重的是山形与水的大小、分布等,“山管人丁、水管财”是其主要的设计理念,这可以许多书中找到答案,其理念是以易经的阴阳、五行和先天/后天八卦等为基础的。这个时期,由于引入了时间观念即“风水轮流转”,使建筑风水从空间概念转变为空间、时间等概念而更加完善。这方面的情况较为复杂,限于篇幅不在这里展开谈论。
所以,风水的概念虽然由阴宅引入,但与发展中的建筑风水的“风水”概念是本质不同的。阴宅“风水”重“气”,建筑“风水”重“人丁与财即人员兴旺与财源滚滚。所以,批评者以批阴宅的方法和理论来批建筑风水,往往没有抓住要害,反而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正如“把古老的生气比喻为中国发明的火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了“枪炮、火箭”;建筑风水的发展也一样,虽然经过“生气火药”的发展过程,但经过唐宋,建筑风水就如“枪炮”一样从本质上经历了大发展;以至于其后来和早期的概念有根本区别的“火箭”式发展。如果要找出其迷信成分,此时不是从火药里找而是要从火箭里找,虽然火箭里含有火药,这样才能抓住本质。但阴宅风水确实变化不大,只不过火药的成分、强度变化罢了。
所以,批评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精通易经、古建筑、地理、环境、物理、化学等才可能把建筑风水根本上批倒,才能象批“阴宅风水”那样批臭,才能把中国古建筑风水理念批下去,重振西方的科学建筑。其实,批建筑风水再怎么厉害,至多是把其人文观批倒,建筑风水的自然观部分大部分都成文化保护遗产了;总不会象八国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掉那样把建筑风水的自然观部分也烧了吧。
如果进一步思考,科学的定义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建筑风水的自然观部分很大程度和现代科学相符合,这在我的“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中有简单的阐述;建筑风水的人文观部分是其设计的理念和魂魄,总不能苛求古人和现代人一样,且古人和我们现代建筑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即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现代人更多的是满足居住,而古人在满足居住的同时还要人丁与财源兴旺,所以古建筑风水才有自己的特色、对山、水有特殊的要求,才显得那么复杂。
综上所述,建筑风水广义上可分为有形的建筑(称之自然观)和以主要指导理念的思想观(称之人文观)。现代建筑也不例外的分为自然观和人文观两个部分,只不过其人文观主要是以科学理念为基础,考虑更多的是客观需要;建筑风水自然观和人文观考虑的更多是人的需求,所以二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 风水迷信流行,值得严重关注—中国无神论学会召开专题研讨会,《学术界》2005 2:296-298。
[2] 陶世龙,破除风水迷信,《学术界》,2005,2:107-129)。
建筑风水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古建筑;其许多实例有许多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展示在世人面前,如明孝陵、故宫、平遥等。世界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所以我们认识应该用发展的、科学的观点重新建筑风水。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我所说的建筑风水是以风水理念为基础的古都城、城市、园林和民居等建筑,而不是指阴宅。
谈起建筑风水,大家想得最多的肯定是其“迷信”成分,这从古今历史中可以找出许多否定的,但也有许多肯定的。但无论对与错,建筑风水在封建王朝之前一直在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会这样?大家看看否定与肯定者的主要观点就明白了。如下是批评者的主要观点:
“风水”是宋代一本托名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新提出的巫术,其核心内容是所谓“气感而应,鬼福及人”。即认为葬地中的“吉气”或者“凶气”可以进入死者的尸骨之中,由于气类感应的机制,可给其家人带来福佑或危害。比如将先人遗骸葬在“风水宝地”,子孙便可以升官发财。这完全是一种幻想出来的巫术迷信
“风水”中所说的“风”和“水”,指的不是建筑学上的风和水,而是能够使“吉气”不散的风,使“吉气”集聚的水。其地形要求也不是背风向阳、依山傍水,而是所谓“青龙”“白虎”“仰刀”“卧剑”之类的地形。“风水”一直是选择葬地的巫术,“风水先生”是选择葬地巫师代名词。“风水”和建筑学完全没有关系,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和特定内容的巫术概念。因此,我们党的各种有关文件,与学术界出版有关权威辞书,都把风水认定为迷信。这是完全正确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批评者是以晋代郭璞的《葬书》为理由,而其反对的主要对象是阴宅,而对于以都市、城市、园林和民居等为基础的建筑风水就显得苍白无力,其批判的理由是由此及彼,但是真的能引申吗?从地下到地上是有根本区别的,阴宅与建筑风水有本质区别的。
对阴宅我不想多说,我也持批评态度;但我对批评者找出的理由无力而感不可理解:其主要是通过地质考察得出的观点,如“我的老师李文达,擅长也喜欢写科普文章,1948年他在三联书店出版过一本小册子《风水新谈》,是用地质学的知识去破除风水迷信”,但古人真的那样认为吗?显然不是那样的,古人最明显感到的是地磁场/微波的生气,中国四大发明的“指南针”,正为其找出方位提供了方便。如果要批评,最好找出古人选择那样特点地形的地磁场/微波分布,以及判地磁场/微波大小的生物作用与危害,这样才有说服力。地磁场/微波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那才是产生永久“生气”的本源,也就是常说的“神秘之气”,光凭地质学能说明白吗?
我们看批评者如何对建筑风水的理解,“建筑住宅也讲风水,可以和生存环境挂上钩了,但其追求的目的仍是福、禄、寿三星高照,要找的是那种存得住“气”的场所。帝王的都城、皇宫更要求建在有“王气”“天子气”的地方”。
追求“福、禄、寿”本无可厚非,现在大多数人也不会住在环境差的地方。但批评者认为建筑风水之气就是阴宅的“气”,那显然是偷换概念,没有做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阴宅的弹丸之地和建筑风水的大面积地域,其气还会是一样吗?比如,地质之气在大面积的建筑风水中还起主要作用吗?显然是不起很大作用的。而代之而起的是山清水秀、山环水抱适合人住居的最佳建筑风水,其结果必然体现出支持者的观点“风水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其气更主要的是指自然之气包括“空气、水气”和无形之气包括“温度场,天空中的电磁场/微波等”等。但反对者仍停留在古老阴宅的“气”和“福、禄、寿”等理念上批判建筑风水,就显得力不从心,自然就形成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对立,各有各的道理。
批评者以阴宅的“气”,经过类推而批建筑风水,显然是站不脚的;其以“福、禄、寿”为目的,阴阳、五行等理念的建筑风水,其产生的许多非合理因素,这才是批判的核心。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筑风水虽然地域结构特点与阴宅相似,但实际上是本质的有别。山清水秀,山环水抱的地域结构特点是建筑风水的核心,是有形的实体,这就是我称之为“建筑风水的自然观”;支持建筑风水的大多学者都是以此为依据的;这也是古人所谓的“地人合一”的简单叫法。
其实与建筑风水的自然观有关的许多东西是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进行阐释的,建筑风水学中的许多不可理解的东西如“反弓水/风和两高楼之间的天斩煞”,经江湖风水说的多么可怕,其实就是强风、水的凉气对人的冲击。这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定湿度、温度、强度的风对人的健康长期影响如何?有没有一定的标准,这也是现代家居建筑应该考虑的。
所以批判者要跟上建筑风水的发展,不要以不变的“阴宅之气”来批建筑风水的“气”;建筑风水的“气”实际上是批判者类比引出的气,不是建筑风水所特别强调的。如果批判者应要把二者说到一起,那承认二者有共同点,即我认为的“空气、水气”等自然之气和“温度场,天空中的电磁场/微波等”等无形之气,因为它们在空间和地下都一定程度存在,难道还有什么另外之气?
建筑风水的发展更注重的是山形与水的大小、分布等,“山管人丁、水管财”是其主要的设计理念,这可以许多书中找到答案,其理念是以易经的阴阳、五行和先天/后天八卦等为基础的。这个时期,由于引入了时间观念即“风水轮流转”,使建筑风水从空间概念转变为空间、时间等概念而更加完善。这方面的情况较为复杂,限于篇幅不在这里展开谈论。
所以,风水的概念虽然由阴宅引入,但与发展中的建筑风水的“风水”概念是本质不同的。阴宅“风水”重“气”,建筑“风水”重“人丁与财即人员兴旺与财源滚滚。所以,批评者以批阴宅的方法和理论来批建筑风水,往往没有抓住要害,反而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正如“把古老的生气比喻为中国发明的火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了“枪炮、火箭”;建筑风水的发展也一样,虽然经过“生气火药”的发展过程,但经过唐宋,建筑风水就如“枪炮”一样从本质上经历了大发展;以至于其后来和早期的概念有根本区别的“火箭”式发展。如果要找出其迷信成分,此时不是从火药里找而是要从火箭里找,虽然火箭里含有火药,这样才能抓住本质。但阴宅风水确实变化不大,只不过火药的成分、强度变化罢了。
所以,批评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精通易经、古建筑、地理、环境、物理、化学等才可能把建筑风水根本上批倒,才能象批“阴宅风水”那样批臭,才能把中国古建筑风水理念批下去,重振西方的科学建筑。其实,批建筑风水再怎么厉害,至多是把其人文观批倒,建筑风水的自然观部分大部分都成文化保护遗产了;总不会象八国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掉那样把建筑风水的自然观部分也烧了吧。
如果进一步思考,科学的定义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建筑风水的自然观部分很大程度和现代科学相符合,这在我的“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中有简单的阐述;建筑风水的人文观部分是其设计的理念和魂魄,总不能苛求古人和现代人一样,且古人和我们现代建筑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即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现代人更多的是满足居住,而古人在满足居住的同时还要人丁与财源兴旺,所以古建筑风水才有自己的特色、对山、水有特殊的要求,才显得那么复杂。
综上所述,建筑风水广义上可分为有形的建筑(称之自然观)和以主要指导理念的思想观(称之人文观)。现代建筑也不例外的分为自然观和人文观两个部分,只不过其人文观主要是以科学理念为基础,考虑更多的是客观需要;建筑风水自然观和人文观考虑的更多是人的需求,所以二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 风水迷信流行,值得严重关注—中国无神论学会召开专题研讨会,《学术界》2005 2:296-298。
[2] 陶世龙,破除风水迷信,《学术界》,2005,2:107-129)。